“备胎”逆袭记
上世纪80年代美军搞“密集阵”近防炮时,谁也没想到旁边实验室里还有个私生子。雷神公司的工程师捣鼓反坦克导弹时突发奇想,把毒刺防空导弹的导引头装到响尾蛇导弹上,愣是整出个“拉姆”导弹。这玩意儿刚出生那会儿连正经名字都没有,五角大楼的大佬们眼皮都没抬:“有密集阵够用了,这破导弹扔仓库吃灰吧!”
转机来得比电视剧还狗血。1991年海湾战争,伊拉克反舰导弹贴着海面飞过来,密集阵雷达抓瞎了,差点让美军巡洋舰变海底礁石。这时候角落里吃灰的拉姆被拎出来救场,没想到八发七中,直接把反舰导弹揍成烟花秀。五角大楼连夜改剧本,把“备胎”扶正成主角。
海上绣花针的硬功夫
这货看着像根加大号二踢脚,肚子里装的可是黑科技。别人家导弹得靠雷达指引,它脑袋上顶着毒刺的红外成像眼镜,屁股插着响尾蛇的矢量推进器,能在5公里外认出导弹尾焰,拐着弯追上去自爆。有回演习,两枚超音速反舰导弹前后脚杀到,拉姆愣是在3秒内完成锁定、转向、拦截,弹片泼水似的把20米内的威胁清得干干净净。
美军水兵给它起了个外号叫“海上绣花针”,听着秀气,干起活来比张飞还猛。去年红海对峙,胡塞武装的巡航导弹离格雷夫利号驱逐舰就剩两公里,拉姆蹭的窜出去,硬是在导弹撞上舰桥前给凌空点了。
三十年熬成精
别看现在风光,拉姆刚上岗那会儿可没少受气。当年国会老爷们掰着指头算账:“一枚导弹顶三发炮弹,太烧钱!”雷神公司急得直跳脚,把生产线搬到墨西哥,愣是把单价从45万刀砍到18万,还开发出“一坑四弹”的黑科技——原来装一枚标准导弹的发射井,现在能塞四枚拉姆。
现在的拉姆早就不是吴下阿蒙。最新Block2型装上了AESA雷达,能同时盯住六个目标;红外成像升级到1280×720高清模式,连导弹上的铆钉都看得清。去年环太军演,它跟激光炮搞起组合拳,先用激光烧穿反舰导弹外壳,再补刀打核心,省弹药又高效。
未来还能蹦跶多久?
五角大楼嘴上喊着要搞电磁炮、激光武器,私下里却把拉姆的生产线续到了2040年。为啥?激光武器遇到雾霾就抓瞎,电磁炮耗电能吓死人,反倒是这老家伙风雨无阻。最近给两栖攻击舰装的海拉姆系统,直接把发射架怼在甲板边缘,遇到无人机群来袭,唰唰唰就是一波弹幕,比放烟花还利索。
更绝的是美军玩起了“拉姆+”模式。给伯克级驱逐舰装上32联装垂发系统,前16发标准导弹负责远程拦截,后16发拉姆专职贴身防护,远中近三层网兜得严严实实。有军迷开玩笑说,这配置好比让张飞拿绣花针,粗中有细防得滴水不漏。
天上不会掉馅饼,海上没有铁布衫。拉姆导弹能横跨三代军舰不倒,靠的不是花拳绣腿,而是实打实的战场淬炼。美军这三十年砸进去120多亿美元,换回来的是航母战斗群0战损的记录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再好的盾也怕磨刀石,东风快递专治各种不服的传说,可不是靠一两件神器就能破的。下次再看见美军秀肌肉,您品品这背后的门道——体系对抗的时代,单件兵器再牛也架不住天罗地网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