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决赛林诗栋要打败可能不只有雨果,还有另一个强大的“对手”,那就是围绕发球可能出现的判罚,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就在男单半决赛与队友梁靖崑的较量中,林诗栋因为发球问题前后被罚了2分,另外还有黄牌警告,两次挑战鹰眼也全部以失败告终,这样的情况如果在决赛重演的话就情况不妙了。
对此球迷们也提出了几个问题:为什么本次比赛的争议判罚会如此多?对运动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?林诗栋该如何应对呢?
首先不可否认,这次的执裁确实非常严格,让许多运动员不适应。
众所周知,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的重要环节,而且也是最容易缩小对阵双方实力差距的技术,只要发球足够高质量、旋转与落点差异足够大、隐蔽性足够强,那就可能让对手空有一身本领无法发挥:能够在前三板、甚至前一板(发球)就解决战斗,干嘛要打到后面呢?
正是因为如此,早年乒坛的前辈们想出了各种增加发球威胁的招数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赛的“平衡”,所以国际乒联才会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出台规则进行限制。
不过除了一些比较明显的违例情况(比如严重遮挡、发球高度不够、典型合力发球等)以外,许多其实是很难用肉眼判断的,所以就会存在一些“灰色地带”引发争议。
现在的问题就在于,抛开部分刻意“钻空子”的情况,不少运动员在平时也没有特别在意自己的发球是否严格符合标准,可一旦裁判较真起来,许多人就“遭殃”了。
以林诗栋为例,他是典型的打高质量相持的运动员,发球在自己的技战术体系中其实并不是非常重要,所以缺乏故意违例的动机,之所以出现违例,主要还是平时没有太注意相关的规则,再加上以前比赛的执裁也不是很严格,所以就将习惯保持到了现在。
再比如小组赛与黄友政、张本智和交手的那位埃及运动员埃尔贝亚利,被裁判罚得快崩溃了,我们也很难说他是故意为之,大概率还是因为非洲乒坛的训练、比赛条件有限,裁判也未必专业,这就导致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发球习惯。
但还是那句话:只要规则存在,那么有问题的发球就理应被处理——裁判罚你是他的本分,不罚只能说是侥幸。
一旦较真起来,譬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那种情况,丁宁再怎么抗议也没用,赛场上以裁判的决定为准。
其次,本次比赛之所以出现如此多争议判罚,也是有原因的。
虽然过去乒坛也有许多争议判罚,但像澳门世界杯一样如此频繁还是非常少见的,其中的原因至少来自两个方面:
- 第一,近年来国际乒联与WTT世界乒联都在推进执裁严格化,甚至就运动员违例问题出台了罚款等政策,那就必然会对裁判提出更高的要求,而澳门世界杯作为2025年乒坛的第一个世界大赛自然就首当其冲了。
- 第二,乒坛逐渐采用更加先进的手段辅助执裁,其中就包括鹰眼技术等,这既给了运动员申诉的机会,同时也能让裁判更加放心大胆地判罚,毕竟判对了有技术支持,判错了大不了改回来就是了,对他们来说并没有额外的压力。
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许多运动员还没有改变自己过去的发球习惯,但裁判这边已经开始“重拳出击”,再加上有技术保障,这就使得争议判罚大规模出现。
对林诗栋而言,决赛前肯定要苦练规范发球,同时要放平心态、甚至做好被罚的准备。
这两点相信大家也能理解,毕竟半决赛的判罚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,换做一般的运动员可能就崩溃了,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埃及选手埃尔贝亚利就是如此,好在林诗栋少年老成、顶住了压力,这才得以拿下胜利。
但决赛的气氛比半决赛更紧张,外战的压力也比内战更大,如果又出现频繁处罚的情况,林诗栋能挺过去第一次、还能挺过第二次吗?
可以想见,决赛开打前林诗栋肯定会苦练规范发球,尽量符合国际乒联的标准;而强大的国乒教练、后勤团队肯定也会专门请一些权威裁判参与指导,力保林诗栋能在规则范围内发出最没有争议、且不影响自己竞技状态的球。
此外,除了训练,林诗栋也要在心理上磨炼自己,毕竟再怎么练习,多年的习惯也未必一定能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完全改变,如果真的遇到判罚也要学会看淡,不要斤斤计较于一城一池的得失——哪怕是半决赛,他大部分发球也是没问题的,对吧?
想通了这一点,尽人事、听裁判命即可:加油,年轻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