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高中双休,又变了?

  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   “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。班会上,班主任宣布这周末开始每周双休时,尖叫声差点掀翻天花板,不少同学挥舞课本、拍桌子,那时候觉得整栋楼都在颤抖!”回忆起刚得知双休消息的情景,沈星仍掩不住兴奋。

  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 

  “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。班会上,班主任宣布这周末开始每周双休时,尖叫声差点掀翻天花板,不少同学挥舞课本、拍桌子,那时候觉得整栋楼都在颤抖!”回忆起刚得知双休消息的情景,沈星仍掩不住兴奋。

  沈星是河南平顶山一所县城高中的高二学生,今年3月中旬,学校落实双休前,该校高一、高二学生基本2—3周一休,有时一月一休;高三学生的在校时间最长,经常月休。

  近期,全国多地发布通知,强调执行高中双休政策。记者梳理发现,当前,各地学校双休形式多样,有按留校与否,分为每周离校双休,或单周校内双休、双周离校双休;也有按年级区分的高三单休,高一、高二双休。双休期间,一些学校还会开放教室、图书室、阅览室等场所,供学生自习。不过,4月以来,已有多所学校改回了原来的管理模式,不再双休。

高中双休,又变了?图片由豆包AI生成 提示词:双休

  有人欢喜,有人愁

  “现在周末除了完成学习任务,空余时间我还可以‘光顾’下二次元爱好。”沈星表示,双休后自己的精神面貌好了不少,终于有了“活人感”。由于学校位于郊区,交通不便,因此绝大部分同学选择寄宿,沈星也是其中之一。沈星的姐姐发现,双休后,虽然每周往返学校费时费力,但沈星活泼了不少、话也多了,双休前,每次回到家时,沈星都无精打采。

  但并非每个高中生都会享受双休。“最初听到每周双休时,确实很高兴,但一想到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,喜忧参半。”苏悦今年高三,就读于河南某县级市的一所省级示范高中。4月初,该校推行各年级每周双休。双休前,学校普遍两周一休。和县里部分学校“强制本地同学离校”不同,苏悦所在的学校允许学生周末留校自习。

  双休后,每周四,苏悦都要和同学讨论一番,周末是否留校。她所在班级的65名同学中,有30多人选择回家,其中一半会去上补习班。苏悦成绩中游,没有报班,但由于在家会经常报复性玩手机,她更多时候选择周末在校学习,因为“效率会更高”。

  苏悦留校还有另一个原因。双休后,教育局会在周末抽查教室内的监控,老师们不允许进教室,但会在教室外当“加油站”,解答学生的问题。苏悦表示,临近高考,自己更喜欢之前周末上课的形式。

  河南一所县城私立高中的教师李岩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其所在学校3月初开始实行双休。由于生源质量一般、学生自制力差,她担心临近高考,高三学生没有老师“拖着走”,可能会影响高考成绩。

  但同时,李岩发现,双休后,学生的上课状态更积极了。之前两周一休时,学生第一周的周六、日都要上课,课程经常在第二周的周三之后就很难进行。福建省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的高三班主任也有同样感受,“双休后孩子们的眼里有光了”,以往课间,很多学生会趴着睡,现在大家会到走廊上晒晒太阳、聊聊天。

  福建泉州一位从教近30年的高中语文老师认为,周末双休让师生有时间“休养生息”,学生有更多自由去安排学习和生活,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回归家庭、提升专业能力。

  “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,教育都需要留白。”湖南郴州一所省级示范中学的校长感慨。

高中双休,又变了?江苏连云港,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在教室内复习备考。图/视觉中国

  双休的风,来了又走

  尽管全国多地推行高中双休,但有的学校的双休名不副实。

  “双休更像一阵风,刮过去就没了。”河北省张家口市的高二学生杨阳介绍,3月开始,其所在学校以单周校内休、双周离校休的形式双休,但事实上,学生并不“自由”。校内双休时,一天需要上自习,另一天要进行周考测验。4月中旬开始,杨阳所在的学校已明确停止双休,改回两周一休,单周周末需要上课、考试。

  这并非个例。赵丹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一所市属公办学校的高二教师。她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其所在学校从3月中旬开始,实行过1个月的每周双休,现已恢复两周一休。据记者了解,在石家庄市,不少高中一开始也周末双休,而如今,有的学校已停止这一“福利”。记者搜索社交媒体平台发现,河北、湖南、浙江等地均有学生或教师发帖、评论,反映其所在学校周末双休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。

  赵丹介绍,其所在学校在双休期间,还实行过“自愿留校制度”。但所谓“自愿”并非学生自愿,而是校领导与各班家长委员会代表谈话后,由家长决定学生的周末,班主任只负责统计人数,这一制度下,学生在家长督促下“自愿”留校。

  “校领导非常强调学习时间的积累,并把它等同在校时间,绞尽脑汁让学生多留校。”赵丹观察到,该校家长对双休的态度分化成两个极端:对成绩看淡、心疼孩子的家长全力支持;重视成绩、没时间管孩子的家长强烈反对,后者远多于前者。

  “部分学校和家长认为学生在校时间越长,越能提高分数,实际并非如此。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说,传统观念认为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,但努力的方向错了,还可能会损伤孩子人格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专委会秘书长陈志文曾分析指出,高中双休难以落实,主要源于家长群体的过度教育诉求、高强度的应试训练能带来一定效果、地方政府的政绩驱动三方面原因。

  前述湖南郴州的校长透露,部分学校双休遇阻,主要是因为校长的政绩与高考升学率挂钩,部分校领导担心双休后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,并且,如果同地区内各校的周末休息步调不一致,也容易引发新的“内卷”,陷入“你补一天课我补两天,你补两天我就补三天”的恶性循环。

  今年3月,教育部通报了一批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,指出中小学在校时间过长、节假日补课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,具有极大安全稳定风险。教育部发文指出,将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、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作为“底线”,将禁止法定节假日、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作为“红线”,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常态化、持续性排查整治。

  “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,成绩成为学校和家长关注的核心。”储朝晖分析说。在他看来,实现高中双休的常态化,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,还需进行深层次的教育评价改革。教育不仅关乎当下的考试分数,还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,“只有让学生处于积极自主的状态中,才能成长得更好”。

  (文中沈星、苏悦、李岩、杨阳、赵丹为化名)

  作者:梁小燕

责任编辑:于啸歌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qces.cn/21522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